| 
 
 出口退稅: 
      (一)、內資生產企業(含新外商投資企業)實行"免、抵、退"稅的計算:  
      (1)當期應納稅額=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-(當期進項稅額-當期出口貨物 不予免征、抵扣和退稅的稅額)  
      (2)當期出口貨物不予免征、抵扣和退稅的稅額=當期出口貨物的離岸價格×外 匯人民幣牌價×(增值稅稅率-退稅率)。  
      當生產企業本季度出口銷售額占本企業同期全部貨物銷售額50%及以上,且 季度末應納稅額出現負數時,按下列公式計算應退稅額:  
      (1)當應納稅額為負數且絕對值≥本季度出口貨物的離岸價格×外匯人民幣牌價 ×退稅率時:  
      當期應退稅額=本季度出口貨物的離岸價格×外匯人民幣牌價×退稅率  
      (2)當應納稅額為負數且絕對值本季度出口貨物的離岸價格×外匯人民幣牌價× 退稅率時:應退稅額=應納稅額的絕對值  
      (二)生產企業以"進料加工"貿易方式進口料、件加工復出口的,按如下公式 計算"免、抵、退"稅:  
      (1)當期出口貨物不予免征、抵扣和退稅的稅額=當期出口貨物的離岸價格 ×外匯人民幣牌價×(征稅稅率-退稅率)-當期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 件組成計稅價格×(征稅稅率-退稅率)  
      公式所列的"當期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"原則上以核銷時海 關計算免征增值稅的價格掌握。  
      (2)其余"免、抵、退"稅公式按前述公式執行。  
      上述公式中的"本期"是指"本半年(季、月)"或"本年", "上期"是指"上半年(季、月)"或"上年"。  
      (三)無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  
      (1)當期出口貨物不予退稅部分=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×外匯人民幣牌價 ×(征稅稅率-退稅稅率)  
      (2)當期累計外銷貨物的進項稅額=當期累計全部進項稅額×(當期累計外 銷貨物銷售額÷當期累計全部貨物銷售額)  
      當期累計外銷貨物的應退稅額=當期累計外銷貨物的進項稅額-當期出 口貨物不予退稅部分)  
      (四)對外修理修配的出口退稅計算(外貿企業)  
      應退稅額=修理修配金額×退稅率。 
      (五)出口企業委托生產企業加工收回后報關出口的貨物退稅計算 
      應退稅額=(購買加工貨物的原材料等發票進項金額+工繳費發票金額) ×退稅率  
      (六)出口企業出口貨物應退消費稅的計算  
      應退消費稅稅款=出口貨物的工廠銷售額(出口數量)×稅率(單位稅額)  
      (七)凡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特準退稅的出口貨物的進項稅,應按下列 公式計算 
      進項 普通發票所列(含增值稅的)銷售金額  
      = ---×退稅率  
      稅額 (1+征收率) 
      成本價格: 
      下面以貨物收購價格為100, 退稅稅率為13%來計算產品成本和價格。 
      貨物收購含稅價格為100 
      退稅稅率為13% 
      應退稅金額為100/1.17*0.13=11.11 
      出口成本100-11.11=88.89 
      出口貨物成本 88.89/8.03=11.07$ 
      這個成本只是估算出來的,因為計算成本時還必須考慮運費,保險費,退稅利息和其他費用。在實際計算成本的時候可以把這些費用換算成美圓計,加到成本中。 
      從上邊的數據中,我們可以看出貨物收購價格和出口貨物是存在一定對應關系的,這個比率為100/11.07=9.03。 
      這個比率跟退稅率和匯率是相關聯的,會隨著退稅率和匯率的變化而變化,還沒有一個名詞可以描述它,我們姑且把它稱為成本率吧,在數學運算中,它并不是一個常數。 
      這個成本率并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換匯成本,換匯成本是購貨實際成本和賣價之間的比例,因為以上是計算成本,所以實際上的換匯成本就是匯率8.03。 
      很多人在計算出口成本的時候直接用貨物價格除以匯率,實際上這是一種很不科學的計算方法,因為沒有把退稅的因素考慮進去。這時候的的成本率就是8.03,跟匯率是一樣的, 也就意味著出口的利潤就是退稅13%。,   |